close

【傳統理論】

1. 科學管理學派(又稱管理技術學派)

(1). 泰勒(Taylor) 科學管理之父 也被視為「工人之敵」

強調科技工作組織三者結合

出身基層,研究基層人員工作方法的改進

重要著作:《論件計酬》、《科學管理的原理》

科學管理的原理一書提出四項基本原理

a. 以動時研究發展科學法則取代傳統資識,履行唯一最好的方法

b. 以科學方法遴選工人

c. 按件計酬鼓勵工人

d. 重心設計工作流程,促成效率工程科學興起

主張「動時研究」(鏟煤科學)

(2) 吉布萊茲(Gilbreth) 動態時間研究之父

a. 發明最佳方法

b. 動作研究四要素:

活動能量

活動速度

活動持久性

1993 Mogensen更名為工作簡化

c. 創立升遷三職位計畫

(3)甘特(Gantt)

創立獎金計畫

提出工作進度控制表(甘特圖)

 

2. 行政管理學派(又稱程序學派)

(1).費堯(Fayol) 現代管理理論之父

14點原則,5大功能(POCCC)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OSCAR: 目標、專業化、協調、職權、責任

重視組織高階人員的研究

(2). 古立克(Gulick):

1937古立克(Gulick): 《組織理論註解》POSDCORB

P計畫、O組織、S用人、D指揮、CO協調、R報告、B預算

1983 Garson& Overman:《美國公共管理》PAFHRIER

PA政策分析、 F財務管理 HR人力資源管理、 I資訊管理 ER對外關係

1993 Graham& Hays:《管理公共組織》PAMPECO

P計畫、 A分配、 M市場 P生產力、 E熱枕、 CO協調

3. 官僚型模學派(又稱科層體制學派)

(1). 韋伯(Weber): 《經濟與社會》、資產價值觀的旗手

認為權威的演變為: 傳統 ---超人(奇魅)---合法合理權威

傳統權威: 服從我,因為我們的人民一直這樣作

超人權威: 服從我,因為我能改變你們的生活

合法合理權威: 服從我,因為我是你們的法定長官

理想型官僚型模的特徵:

a. 層級節制

b. 人員有固定正式職掌,依法行使職權: 會造成目標錯置(Merton)

c. 依法辦事,對事不對人

d. 專業分工和技術訓練

e. 永業化的傾向: 會造成成就與年資的衝突

f. 薪資給付、依人員之年資和地位

◎韋伯認為官僚制度之發展,將會使人的熱情與自信被禁錮他稱為:鐵的牢籠

學者對官僚制度的觀點

阿布洛(Albrow

其人對官僚Bureaucracy對於行政學具有七種現代意涵。

1.   理性組織:追求最高效率。

2.組織無效率的病象Organizational Inefficiency):政府機關公務員的偏差辦事作風,例如結構僵化、流程遲緩、抗拒變革和翹班摸魚等行政系統弊病。

3.行政官員控制的政府:政府職能趨向複雜專精,政府的政務官難以指揮事務官。

4.行政制度或文官制度:護國型(古中國和普魯士)、階級型(古印度)、恩惠型(19世紀英美)和功績型(當代西方國家和日本)。

5.組織管理辦法:例如專業組織、層級結構、分工協調、文書檔案。

6.大型組織:組織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必然走向科層制「理想型官僚體制」

7.   當代社會:組織牢籠。

 

 

葛德納(Gouldner)的官僚倦怠

機關重視法規的結果,官僚由於受嚴密法規的保障助長了他們漠視服務對象的態度,並且形成獨裁領導和控制

 

邊尼斯(Bennis提出的官僚制度在"實際世界"特徵

主管缺乏技術能力。

1.武斷和荒謬的規則。

2.非正式組織破壞或取代正式組織

3.角色之間的混淆和衝突。

4.以不人性或殘暴的方式對待部屬而非以理性或法律為基礎。

.

歐斯壯(V.Ostrom

行政學太過依賴「理想型官僚體制」而生出的弊端

1.無法分門別類的回應各種問題

2.強加各種昂貴的社會成本給服務對象。

3.不能有效分派各種供給和需求。

4.無法防止公共財因某項用途而破壞其他用途所產生的流失

5.容易發生錯誤也難以控制,導制公共行政遠離公共目的。

6.補救措施往往增加問題的嚴重性複雜度而使情況惡化。

丹哈特(R.Denhardt)

主張民主行政應該配合民主政治的環境,易言之效率須和民主配合故提出五大建議以修正官僚組織:

(1) 建立代表性官僚組織(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2) 採取保障弱勢之措施(Affirmative Action)

(3) 主張公共行政人員應該積極參與政策過程。

(4) 社區參與公共機構決策和執行。

(5) 官僚組織內部從是組織發展。

 

黨斯(A.Downs)

Anthony Downs在《官僚內幕》(Inside Bureaucracy)一書中,根據市場經濟學的觀點,針對官僚制度和公共行政進行分析,其認為偏好於理性計算的官僚,具有七種常見的「官僚體系的意識型態」。本文認為,其正可用以補充說明官僚假行政中立之名行怠惰之實的病徵,茲將其臚列如下:

第一,官僚往往強調其活動所能帶來的正面利益,卻對所需付出的成本避重就輕。

第二,維持或進一步擴張官僚活動的情形時而可見,反之,卻未見任何官僚活動的縮減。

第三,官僚只有在遭到他人侵犯管轄權,或是自己本身侵犯他人管轄權時,才會精確地評估本身的權限。

第四,官僚會強調其為整體社會或多數民眾提供利益,而非針對「特定利益」提供服務。

第五,官僚會吹噓目前的表現處於高水準的狀態,或是高績效的表現可以預見。

第六,雖然,官僚在陳述政策時,往往較政黨的說詞更為明確與精緻,但是,為了避免民眾發現其缺乏效率的真相,他們還是經常保持相當程度的空泛性。

第七,官僚總是強調他們的成就和能力,卻刻意低調處理他們的失敗與無能。

Downs 的五種官僚人格類型

1.爬升者(Climbers(自利)

這一類型的人孜孜汲汲於權力的爭取、所得的增加、尊榮的提高。

2.保守者(Conservers(自利)

這一類型的官僚不喜歡變革,只想儘量維持安定與方便。

3.熱心者(Zealots(混合)

這一類型的人自利的動機比較小,把組織目標與公共利益鎖定在特定的政策

或神聖的政策上,他們可能是克服科層組織僵化與推動變革的重大力量來源,也由於他們的熱心,使公共組織有長期的效率。

4.贊助者 倡導者(Advocates(混合)

這一類型的人促進他所佔有的特定職位的最佳利益,他對組織的忠誠是真正的

利他的,有五個特徵很明顯:

A.他重視組織的整體利益而非局部的利益。

B.他在組織內是公正無私的仲裁者,但在涉外事務中,他是十分偏袒自己的組

織。

C.只要他相信他要負責任的政策是重要的,也高度預期能影響那些政策,他將

持續地贊助,否則他不會浪費時間精力繼續扮演贊助者。

D.他是「官僚的帝國主義者」(Bureaucratic imperialism),支持創新並擴張組織,經常從長遠的宏觀的角度注意當前政策計畫的意義,及不利的條件與缺失,因而困擾了他的上司與政治領袖,後者喜歡給公眾留下「一切都在掌控中」的印象。

E.由於贊助者集中注意某一特定的活動與責任範圍,資訊的流通成為專門化,

增加了他的職位與功能的重要性。

5.政治家(Statesman(混合)

這一類型的人真正效忠於所謂的公共利益,為整個國家與社會著想的人。

後官僚組織

海克契(C.Heckscher所提出,做行政機關修正韋伯式官僚組織的參考,其用意是趨近消費者導向服務導向,認為政府該當具有消費者(即人民)需要的能力,和方便使用者的、動態性的,競爭性的價值提供者,這種組織型態的特質如下:

1.權威的形成來自組織成員間制度性對話和溝通,並非依照權威、法規和傳統進行決定。

2.   組織的目標強調使命感和認同,經由資訊的流通與分享,使個人目標和組織使命達成一致。

3.強調彈性的原則而非固定的法規,人員可在基本行動原則下,發揮創意解決不同的問題,更能按照問題實況彈性運用。

4.組織分工作業流程採取跨功能、跨層級的方式進行。

5.績效評估的標準不是刻板的職務內容,而是個人完整的事功表現具體貢獻價值,講求公開及參與的程序。

6.   人員流動頻繁,永業保障不再可取。

7.   變革存有預期心理,針對複雜且易變的環境,思考如何即時且有效解決未來問題。

 

海克契 ( Heckscher ) 的「後官僚組織」=「後官僚組織型模」( The Post-Bureaucratic Model )與官僚組織的比較:

(比較Ⅰ:

1.「官僚組織」→合法的層級權威

2.「後官僚組織」→ 和官僚組織相比較,後官僚組織的組織結構,權威來自於說服他人的影響力 

(比較Ⅱ :

1.「官僚組織」→專業分工(穩定的組織結構型態)

2.「後官僚組織」→跨功能、跨層級組織(「彈性結構」)

(比較Ⅲ :

1.「官僚組織」→ 按照固定的法規行事 嚴守法規與權責)

2.「後官僚組織」→ 強調彈性的原則而非固定的法規

(比較Ⅳ :

1.「官僚組織」→確定個人的權責

2.「後官僚組織」→ 重視「完整」的「績效表現」(績效評估的標準不是刻板的職務內容,而是個人完整的事功表現和具體貢獻價值)

(比較Ⅴ :

1.「官僚組織」→依年資升遷、永業化

2.「後官僚組織」→ 官僚」的生涯規劃強調非永業化的體系(人員流動頻繁,其永業保障不再可取

 (比較Ⅵ :

1.「官僚組織」→ 強調內部管理,忽視外在環境的影響

2.「後官僚組織」→ 重視外在環境之適應,具體對變革的預期心理


 

巴瑟雷 ( Brazelay ) 的「後官僚典範」與官僚主義典範的比較 

(比較Ⅰ:

1.「官僚主義典範」→抽象的公共利益(強調追求公共利益)

2.「後官僚典範」→ 實現公民的偏好價值(追求以公民價值為導向的實際結果)

(比較Ⅱ :

1.「官僚主義典範」→狹隘的效率觀(強調以成本效益為基礎的效率)

2.「後官僚典範」→施政品質的強調(重視品質與價值)

(比較Ⅲ :

1.「官僚主義典範」→範圍廣泛的政策執行(認為文官體系必須強調其行政功能)

2.「後官僚典範」→ 認為文官體系的生產功能必須與消費功能、分配功能加以區別,俾能進行生產過程的分析與控制重視具體的生產力成果。

(比較Ⅳ :

1.「官僚主義典範」→嚴密控制監督成員 透過預算、會計、呈報或其他制度,以控制公務員的自主權

2.「後官僚典範」→ 主張以贏取公務員對於規範的服從為主要的領導方法,儘量擴大公務員的自主權,因而發展出分權化、誘因導向的管制、自願性的服從或為達成該目標的主要做法。

 (比較Ⅴ :

1.「官僚主義典範」→ 強調權威主張以指派功能、委任權威、正式結構為主旨的文官體系

2.「後官僚典範」→ 強調顧客導向 則以完成任務、服務第一、顧客至上、滿意結果為主體的文官體系。

 (比較Ⅵ :

1.「官僚主義典範」→嚴格控管其施政成本強調成本的觀念

2.「後官僚典範」→ 強調公民價值的實質遞送以公民價值為導向追求公民價值重視服務品質的概念。

 (比較Ⅶ :

1.「官僚主義典範」→層級節制與命令統一講究層級節制式的組織結構

2.「後官僚典範」→解除管制與充分授能主張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強調完成自發性責任。

 (比較Ⅷ :

1.「官僚主義典範」→ 主張應該堅持規則與程序

2.「後官僚典範」→ 主張了解與應用規範、認定與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改進程序。

(比較Ⅸ :

1.「官僚主義典範」→ 透過效率、行政、控制來運作行政體系

2.「後官僚典範」→ 主張應用任務、服務、顧客、品質、價值、生產等概念建立支持性的規範,擴大消費者選擇、鼓勵集體行動;測量與分析結果,豐富回饋的內容,以實現為民服務的目標。

------------------------------------------------------------------------------------------------------

【看了這麼多理論,送大家幾道題目輕鬆一下吧】

1.行政學者海克契(C. Heckscher)曾提出「後官僚組織型模」(the post-bureaucratic model)的理念型,下 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A)後官僚組織共識的達成係經由對權威、規則或傳統的默認

(B)後官僚組織著重組織實際上所要達成的使命,而非一般性的價值陳述

(C)後官僚組織強調以規則而非原則作為實現使命的行動指標

(D)後官僚組織系統在內外界線上更趨於保守和封閉

答案:B(106地特四等行政學)

解析:本題測驗大家的是後官僚型模,Heckscher的後官僚概念基本上與傳統韋伯式類型大不相同主要強調消費者導向服務導向與具有回應性等另外在組織架構的設計上也比較著重於彈性也與前面的回應性相符因此就選項觀察只有B所陳述的達成使命(也就是重視結果)

 

2.公共行政學者對官僚組織的缺失提出許多修正建議,然而下列何者並非適當的修正建議?

(A)建立代表性官僚組織

(B)採取保障弱勢團體的措施

(C)公務員不應積極參與政策過程

(D)社區參與公共政策的決定與執行

答案:C(98升官等行政學)

解析:本題測驗大家的是Denhardt主張以民主行政來修正官僚式組織,既然說到民主行政,指涉的意涵無非就是溝通、參與、代表性與社群主義等,所以對照回選項,只有C選項違反民主行政的基本概念。

 

3.黨斯(A.Downs)針對官僚人格與行政激勵的理論,整理出五種官僚人格類型。當官僚的眼光不侷限在局部事務,是一位利他主義份子時,此種人格類型為何?

(A)爬升者

(B)政治家

(C)熱心者

(D)倡導者

答案: B(100初等行政學)

解析:既然題目已經暗示大家利他主義四個字便具有為別人著想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懷,也是Downs認為最具有理想性的政治家類型官僚,所以答案選B

------------------------------------------------------------------------------------------------------

 

4. 動態管理學派

(1). 傅麗德 (Follett) 傳統時期第一位注意到人員的心理層面學者

額外價值: 個人生活在團體中,一定會受到團體影響

組織衝突與調合的解決方式: 整合

協調原則: 直接交涉原則---早期交涉原則---互惠原則---連續原則

情勢法則: 主管人員發號施令必須去除人的因素

權威來源的比較

Barnard(巴納德)權威接受論: 權威不在發令者而在受命者(由下對上)

形式理論:法律規範授予權威的產生 (由上對下)

職能合作: 長官與部屬的關係不再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而是職能合作的關係

傅麗德 (Follett) 情勢法則: 主管人員發號施令必須去除人的因素,強調上下合致

傳統理論的重要原則

1. 系統化

2. 效率化

3. 標準化

4. 計劃化:

5. 協調化

傳統理論的缺失

1. 過分強調機械效率觀,抹煞人性的尊嚴

2. 過分強調組織的靜態面,忽略心理動態面

3. 將組織視為封閉系統

4. 對人性作了不切實際的假設

5. 憑個人經驗所歸納之知識,經不起普遍的驗證

------------------------------------------------------------------------------------------------------

【參考一下題目吧】

1. 下列何者為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各派學說所共同著重之特點?

(A)強調組織平衡

(B)重視協調合作

(C)鼓勵彈性管理

(D)重視員工激勵

 

答案:B(100初等行政學)

解析:如果同學書有讀熟的話本題真的有夠簡單如果沒有讀熟也沒有關係

這時候就請你往原則去想換句話說傳統理論時期基本上重視的就是效率、分工、層級節制與嚴密控制等概念。因此從選項中B的重視協調合作便與分工如出一轍所以答案選B

 

2.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之科學管理原則,是行政現代化的基本條件。但傳統理論亦顯現了一些缺失,下列何者為其缺失之一?

(A)將組織視為一個開放系統

(B)誤解人性是向善、主動的

(C)強調實證性研究

(D)過份強調機械的效率觀

答案:D(95原民三等行政學)

解析:與上一題觀念相同,傳統理論時期的特色反過來說就會是他的缺失,誠如我們所說,此時期的特徵為效率、分工、層級節制與嚴密控制所以缺點當然就是D選項的表示

------------------------------------------------------------------------------------------------------

 

 

 

 

 

【修正理論時期】

  1. 霍桑實驗

在西方電器公司在芝加哥霍桑工廠所作的一項實驗

實驗內容:

繼電器裝配實驗: 發現人格尊重的重要性,社會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員工生產的主要原因

面談計畫: 參與及情緒發洩

接線室工作研究實驗: 發現非正式組織的存在

羅次力斯伯格(Roethlisberger)提出士氣觀念

開創人群關係學派

人群關係學派行為主義的研究途徑

是依「胡桑實驗學派」的成果而衍生出的學派。現代人群學派已經不只是一套處理人的技術組合;而是一種瞭解人群的分析途徑(approach)。近年來「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研究,即往這方向研究並以「組織行為」、「人力資源」取代「人群關係」。

 

評價:

一、把目標鎖定於提升生產力而非以成員福祉為最終價值。因而遭到史考特(Scott)批評成「母牛社會學」。

二、研究重點在組織成員個人行為並未考量組織整體、組織和外界的關係。

後人群關係(Later Human Relation)學派

亦稱「組織民主論」(Organizational Democracy)

意涵

後人群關係學派受「人群關係」啟蒙但是不滿其學派以效率、生產力的理念。後人群關係學派脫離人群關係學派的功能論原則,開始以組織之中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需求,質疑組織目標是否是個人目標,提倡組織民主化;是「人文主義」的組織理論。

 

組織人文主義

內容

一、人性尊嚴必須在平等的基礎上予以保護、培養。

二、人類有追求至善的天性。

三、組織利益就是個人利益應該適當、公平分配給利益創造者,不該由管理者獨享。

四、組織的決策、考核者的權力,應該來自員工的同意。

五、組織變革應該是「組織成員對所有備案的充分了解」和「凝聚共識」的後果。

 

來練習一下題目吧!

3. 丹哈特(R. B. Denhardt)將組織的人本主義(organizational humanism)分類成三;一係講究工作滿足和增加生產力效率的人本主義;二為提升員工參與、力求組織結構變遷的人本主義;三是基於何種考量,以促進自由與責任意識的人本主義?

(A)技術和心理

(B)倫理和道德

(C)功利與福利

(D)民主集中制

答案:B(97身心障礙四等行政學)

解析: 丹哈特將組織人文主義分為三類:講究工作滿足,增加生產力;提升員工參與,力求組織結構變遷;基於倫理與道德考量,以促進自由與責任意識
但其實就算這題你沒念過,只要基於丹哈特的民主行政理論來觀察選項也可以發現A講述的技術和心理是效率與效能,而C選項的功利也是與產出、效率有關,某種程度與巴納德的貢獻滿足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D選項的民主集中正好與民主行政相反,所以答案選B

 

  1. 激勵保健理論(兩因理論)

赫茲博格(Herzberg)提出

保健因素 = 不滿足因素 = 維持因素 ex. 薪資、 人際關係….

激勵因素 = 滿足因素 = 可以提昇 ex. 成就 、責任 、工作本身

兩因理論提供了工作豐富化的基礎

屬激勵理論的內容論

  1. 激勵(動機)理論: 紅蘿蔔與棍子

(1). 內容理論:

Maslow: 生理需求、 安全、愛及隸屬、自尊、自我實現

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

Alderfer ERG理論: 生存關係成長

麥克里蘭提出三需要理論: 成就、親和、權力

(2).過程理論

Vroom 期望理論: M= E x V x I (期望x期望值x工具)

期望: 其值0 ~ 1

期望值: 其值 -1 ~ 1

工具: 其值0 ~ 1

House途徑目標理論由Vroom的期望理論引申而來

Adams 公平理論: 源於巴納德貢獻與滿足的平衡理論

增強理論(行為改變途徑): Skinner

正增強 、負增強 、消弱 、懲罰

  • 與貢獻與滿足理論有關的學者有3人:

Barnard(巴納德)Adams(亞當斯)Simon(賽蒙)

  1. 動態平衡理論

(1). 巴納德(Barnard): 《主管人員的功能》

互動體系論

非正式組織 (巴納德被尊稱為非正式組織理論的先驅學者)

貢獻與滿足平衡

權威接受論: 權威不在發令者而在受命者,權威之接受須符合四個條件

a. 受命者確已瞭解

b. 合於組織目標

c. 不違背受命者的利益

d. 受命者有能力完成

每個人均有一個無異議區,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受命者將無條件接受命令

  • 責任道德觀(創造性道德)

  • 溝通: 溝通是組織中的核心問題

霍桑實驗奠定了非正式組織研究的基礎

*巴納德為非正式組織理論的先驅學者

*非正式組織易形成六同關係: 同學、同事、同鄉、同宗、同好、同個性

5. 理性決策理論(滿意決策、有限理性)

(1). 賽蒙(Simon): 《行政行為》獲得諾貝爾經濟學

(2). 決策包含三個階段:

a. 情報活動

b. 設計活動

c. 抉擇活動(所花時間最少)

(3). 對行政學研究的主張

a. 事實與價值可以區分

b.目的---手段的連鎖

c. 認為行政原則只不過是行政諺語

d. 認為溝通如同人的血液

e. 認為人類有限理性的原因有3:

社會的多元價值、注意力的限制、未來不確定因素

(f). 被丹哈特(Denhardt)歸納為行政控制典範

(g). 行政乃是將事情完成的藝術

6. 需要層級理論 (滿意累進模式)

(1). Maslow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健全心理管理》,人的需求共五種:生理需求、 安全、愛及隸屬、自尊、自我實現 需要的滿足程度與該需要成為激勵因素之強度成反比

(2). 匱乏性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愛及隸屬

成長性需求: 自尊、自我實現

(3). 第六層次需求: 審美需求(後設激勵)

7. 人性本善理論

(1). 麥克格瑞格(McGregor): 《企業的人性面》提出XY理論

(2). X 理論: 人性本惡

Y理論: 人性本善

修正理論的缺失

  1. 過分重視實然面的研究

  2. 過分重視動態的,非正式組織的研究

  3. 過分強調客觀性

  4. 仍然視組織為一個封閉系統

整合時期

1. 社會係統理論:

(1). 帕森斯(Parsons)提出四種功能 A G I L

A適應作用

G目標達成

I 整合

L模式維持: 一方面甄補新成員,另一方面使其社會化接受系統的特有模式

(2). 帕森斯(Parsons) 三個次級系統:

策略次級系統: 適應作用、模式維持。 與外在環境的關係: 開放

協調次級系統: 適應作用、整合。 與外在環境的關係: 半開放、半封閉

技術次級系統: 目標達成。 與外在環境的關係: 封閉

2. 次級系統論: 卡斯特和羅森威(Kast & Rosenzweig) 分成5個次系統,

(1).結構次級系統 : 工作說明書、辦事細則

(2).技術次級系統

(3).心理社會次級系統: 組織氣候

(4).目標價值次級系統

(5).管理次級系統: 貫穿整個組織,主要作用是整合、協調、設計、 控制

3. 環境系統理論

席爾(Sill),特定環境因素包括5:

(1). 顧客 (2).供應者 (3).競爭者 (4).技術 (5).政治社會因素

4. 生態系統理論

(1). 制度不能生硬的移值 、水土不服 、橘逾淮為枳

(2). 高斯(Gaus) 第一位使用生態觀點研究行政學的學者

(3). 雷格斯(Riggs) ,《行政生態學》、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

雷格斯認為在稜柱型的行政模中,有異質性(指在同一個社會的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並存有許多不調和的現象)重疊性形式主義(指理論與實際的嚴重脫節,事實的與應該的之間有一大段距離)三大特色。

鎔合(未開發—農業社會)---稜柱(開開發中—過渡)---繞射(已發—工業社會)

雷格斯(Riggs) 認為稜柱社會在經濟體制上是市場食品店 、政治體制是鬥雞場 、行政體制是沙拉。

5. 比較行政制度的類型

開發國家

(1). 開發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為,

  • 理性主義

  • 功績主義

  • 相對主義

  • 冒險主義

  • 事實取向主義

  • 行政中立主義

(2).根據黑第(Heady)從政治文化角度的劃分,將開發國家行政系統分類分為四類

(A).古典行政系統:以法(國家行政學院)、德(基爾特)為代表。

(B).公民文化的行政:以英、美為代表。英國文官制度的特色是貴族化;美國文官制度的特色有四點,民主化分權化政治化專業化

(C).邁向現代化的行政:以日本為代表,高級文官具有「貴族化」、「學閥化」的傾向。

(D).共產主義下的行政

開發中國家

(1). 開發中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為,

  • 權威主義

  • 家族主義

  • 因緣主義

  • 形式主義

  • 人情主義

  • 官運主義

  • 通才主義:認為官大學問一定大

整合理論的缺失

  1. 心理及社會次級系統無法加以理性化控制與掌握

  2. 系統理論所提出的各種相互關係的理論並未獲的經驗的證明,只是一種合理推論

  3. 系統理論所提出的界線的概念相當模糊

  4. 系統理論雖然提出整合的架構,卻容易陷入法定主義

  5. 系統理論將所有的組織系統看成是有系統、有目的的互動體系,卻否認組織份子之間有個別目標的存在

  6. 系統理論有物化嫌疑

  7. 系統理論隱含偏袒管理者的意思心態

  8. 系統理論高估同型主義的適用性

  9. 系統理論是基於成長假設的思維方式,顯然有過度簡化組織生命週期的分析

 

 

 

更多高普考資訊:http://bit.ly/2IxHmy9

考古題下載:http://bit.ly/2MYwRqP

 

相關連結

高普考行政學準備重點-考點一、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徑

高普考行政學準備重點-考點二、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徑

高普考行政學準備重點-考點3 公共性與公共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展維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